2013年的环台湾(13): 宜兰-基隆-淡水-台北

这一天的路线较长,从宜兰沿着海岸线,经过基隆,新北,淡水,最后回到台北。

基隆港

在路上碰到了几个台湾的骑行者,其中一个叫阿忆,桃园人,今天也是他环岛的最后一天,晚上要骑回家,路程很长。他在上海工作,跟我聊起基隆时说他的大学是在那里读的,现在基隆已经大不如以前了,人才都被台北吸走了。

我们骑了一段,后来节奏不同在基隆走散了。陆续碰到其他的几个骑行者也目标不同没有一块骑。在绕过台湾岛最北边的拐角(新北市的石门区)之前,天已经黑了。过了那个拐角,风向变成顺风了。往淡水的路上骑的很快,因为离最终的目的地越来越近了,期待快些结束。

到达淡水的时候下起暴雨(受台风影响),浑身浇透,在淡水避了一会儿雨,等雨小些了才穿上雨披继续骑。对于淡水这个城市是很多年前在家里凤凰卫视音乐台放过《流浪到淡水》这首歌的MTV,才知道这个地方的,那大概是1997年的时候。

从淡水回台北的路上,发现车胎扁了。这时已经晚上11点多,我沿路找了一个有灯光的地方,那儿正好是一家“铃木牌”汽车销售店。我把车子推到棚子下面,不想因为离那些要销售的汽车有些近,触动了他的警铃。我没太在意,过了一会儿警铃就消失了,我坐在地方开始换车胎。这是第一次换车胎,尽管有工具,还是琢磨了一会儿,动作很慢。

在车胎还没有拿下来的时候,突然来了两辆警车,下来了6、7个警察,查询我的证件。我这才意识到问题,原来汽车店的老板在收到警铃时报了警,经过一番解释才了解我是为了找个避雨且有灯光的地方好换车胎。年长的一位警察对我说很佩服你来环岛的勇气,但你闯入了私人领地。在征求了汽车店老板的同意后,两个年轻的警察留下来等着我在那里把车胎换好。

我没弄清楚这家汽车店老板是哪儿人,似乎他与警察沟通的时候说的不是闽南话,更像是日语。我在向他道歉后,他是用非常生硬的国语说“没关系”。两个年轻的警察陪我换车胎的时候,一个还帮了我一把。另一个问我环岛的时候有没有经过“屏东”,我当时一下子没有记起来屏东具体在哪个地方,猜测大概在台南一带,跟他说我经过过但没有停留。我想屏东大概是他的老家吧。

换好了车胎之后已经快12点,而这时我还没有进入台北市区(大概是在关渡或北投那一块儿),继续骑车到市区中心时已经凌晨1点多,仍旧是第一天到台北时住的那家旅馆。

2013年的环台湾(12): 名不虚传的苏花公路

体验了逆风的艰难之后,对从花莲到宜兰更加谨慎了一点,因为这一段要经过几十公里的苏花公路。

苏花公路绝对是这次骑行的高潮。这段路完全在海边的悬崖上,并且这条公路是沿着山壁,蜿蜒曲折,不断上坡下坡,我遇到最危险的情况是在某个山顶的时候,遇到大概7,8级的大风(把沙子也刮起来打在我脸上),当时骑着车已经有些摇晃,只好推着自行车;看到路边的指示牌上写着“注意落石”,心里有些紧张,想着一定要在日落前能够走完这几十公里的山路。

2013年的环台湾(11): 成功-花莲

早晨在小镇上吃过早饭后出发,这一天的目标是到达花莲。绕到东线之后,风向变了;骑起来受力很多。上路后不久,遇到一位老先生,从后边赶超我,他的自行车上放了一个外置音箱,喇叭声音很大。

我们一同骑了几十公里,了解到他是从台东出发的,也就是说他碰到已经骑了好几十公里,他的讲话有些口音听的有些吃力。大致了解到他已经退休,以前是从事养殖海产品的。退休后他有了大把的时间,骑车来锻炼身体。告诉我这边的一些骑行经验,在警察局可以打气、加水等;也教会了我怎么看轮胎上印的气压限制,这样可以在警察局用他们的气筒时(上面有个压力指盘)知道打气到什么程度。那天的风有些大,路上骑起来很吃力,老先生到时比我要更从容一些。

在中午前,老先生原路返回;我继续向前,东线的风景比西线要漂亮的多,左边是凸起的山脉,右边是湛蓝的太平洋,当然因为季风骑车时付出的代价也要更高。

台东线,经过北回归线

2013年的环台湾(10): 兰屿-台东-成功

在兰屿住了一晚,第二天吃过早饭坐船返回时,遇到了前几天在鹿港碰到的两个福州的家伙,他们比我晚了一天

当时从兰屿回台湾本岛的船只去台东,这也意味着我缺少了一段从恒春到台东的路程。略有遗憾。

回程的船上继续吐,不过这次因为吃过早饭比上次好受一些。到达台东的时候已经中午。我推着车出码头,因为吐了两次之后,身体状态受到很大影响,没有确定当天的目的地,看骑到哪儿是哪。

那天晚上我是在一个叫“成功”的小镇上休息的,小镇上人不多,有些小杂货铺子里居然仍在买一些磁带,我在其他地方也看到过还有租赁DVD的,这些在大陆已经看不到。